煤矿井下永远是充满挑战的环境。潮湿、粉尘、狭窄空间,还有那些看不见的危险气体。传统人工巡检需要矿工背着设备,在昏暗巷道里一步步排查隐患。我见过老矿工们满是煤灰的脸,他们常说“下井就是提着脑袋干活”。现在情况正在改变,智能机器人开始走进千米深井。 1.1 核心技术创新与突破 三晋矿科智典最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它的自适应行走系统。煤矿巷道地面从来不是平整的,积水、碎石、轨道,这些障碍对普通机器人来说简直
+ 全文阅读 2025年10月15日
地质数据可视化就像给地球做CT扫描。那些枯燥的钻孔数据、地震波曲线和岩芯样本,通过可视化技术变成了可以触摸的山川河流。我记得第一次看到三维地质模型时的震撼——原本平面的地质图纸突然有了高度和深度,断层带像树根般在地层中延伸,这种视觉冲击让复杂的地质构造变得直观易懂。 地质数字技术发展历程 从纸质图纸到数字地球,地质数据的呈现方式经历了革命性变迁。上世纪80年代,地质工作者还在用彩色铅笔手工绘制地
+ 全文阅读 2025年10月21日
站在山西这片蕴藏丰富煤炭资源的土地上,你能感受到传统能源行业正在经历一场静默却深刻的变革。晋矿智造研就像一位沉稳的工匠,用智能化工具重新雕琢着煤矿生产的每一个环节。 1.1 晋矿智造研的发展历程与定位 记得三年前我第一次参观晋矿智造研的展示中心,那些布满灰尘的传统采煤设备照片与现在闪着信号灯的智能控制系统形成了鲜明对比。这家专注于煤矿智能化领域的研究机构,最初只是晋煤集团内部的一个技术攻关小组。
+ 全文阅读 2025年10月17日
那个曾经只存在于科幻电影里的场景——机器能够自主思考并采取行动,如今正悄然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还记得第一次使用智能音箱时,它不仅能回答问题,还会根据我的作息习惯自动调整家居环境。这种体验让我意识到,人工智能正在从被动的工具转变为主动的伙伴。 从概念到现实:AI智能体的演进历程 AI智能体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图灵提出的“智能机器”设想,或许就是智能体思想的萌芽。那时候的研究者
+ 全文阅读 2025年10月07日
当前位置:首页设备预测性维护系统
  • 28阅读
    前沿知识库:山西数字孪生采矿——让矿山更安全、高效、智能的革新之路
    1.1 数字孪生概念解析与传统采矿方法局限 数字孪生像给矿山装上一个虚拟分身。通过传感器实时采集数据,在电脑里构建一个与真实矿山完全同步的数字模型。这个模型能模拟矿山的每个细节——从地质构造到设备运行状态,从人员位置到环境参数。 传统采矿方法依赖经验判断。老矿工们常说“看山跑死马”,地面看到的和井下实际情况往往相差甚远。我记得去年参观山西某传统煤矿时,技术员指着墙上泛黄的地质图纸说,这份图纸用了十
    # 时间:2025-10-18# 阅读:28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

沪ICP备2023033053号 站长统计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E-mail:11911876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