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供电系统像人体的血管网络,任何微小破损都可能引发严重后果。晋矿智造研团队开发的供电线路绝缘监测系统,正是为预防这类隐患而生的智能守护者。 系统研发背景与意义 煤矿井下环境潮湿多尘,供电线路长期处于高负荷状态。绝缘层老化、机械损伤等问题往往难以肉眼察觉。记得去年参观某矿区时,工程师指着一条看似完好的电缆说:“这里面可能已经形成看不见的漏电通道了。”传统检测方式需要停电作业,既影响生产又存在安全
+ 全文阅读 2025年11月01日
第一次接触矿山粉尘问题的震撼体验 我还记得第一次走进露天矿场时的场景。空气中弥漫着细密的粉尘,能见度不足五十米。工人们戴着厚厚的防尘口罩,但眼睫毛上依然挂满了灰白色的粉末。那种扑面而来的窒息感至今难忘——这不仅仅是环境问题,更是对矿工健康的直接威胁。 当时我就在想,为什么洒水车来回作业,粉尘问题依然如此严重?后来才明白,传统洒水就像用消防水管浇花,看似水量充足,实则效率低下。水珠太大沉降太
+ 全文阅读 2025年11月05日
在地下几十米的黑暗中,掘进机像一头钢铁巨兽缓缓前行。它如何确保自己不会偏离预定轨道?这双指引方向的"眼睛",就是现代掘进机导向系统。 从人工测量到智能导航的技术演进 十年前我参观过一个隧道施工现场,测量员需要每隔几小时就冒着粉尘进入隧道,用全站仪手动测量掘进机的位置。那时偏差超过5厘米是家常便饭,工人们得频繁调整方向。现在完全不同了,导向系统让掘进机实现了"自动驾驶"。 早期的导向依赖简单的机
+ 全文阅读 2025年11月02日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岩体强度测试一直是地质工程领域的核心课题。传统测试方法依赖人工锤击、钻孔取样和室内试验,这些方式不仅耗时费力,还存在数据代表性不足的问题。记得去年参与一个隧道项目时,工程师们花了整整两周进行现场取样,结果仍无法全面反映岩体内部结构变化。这种局限性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尤为明显。 地质数字技术的出现正在改变这一局面。通过高精度传感器和智能算法,我们能够以非接触方式获取岩体三维数据
+ 全文阅读 2025年11月03日
当前位置:首页跨部门协同指挥平台
  • 36阅读
    智能安全文库:救援队伍调度系统 - 提升60%响应速度,降低70%决策失误的智能化救援方案
    1.1 系统定义与核心价值 救援队伍调度系统本质上是一个智能化的指挥中枢。它整合了地理信息、人员定位、资源库存和实时路况等多维度数据,通过算法模型自动匹配最优救援力量。这个系统不再依赖传统电话沟通和纸质地图,转而构建起一个动态响应的数字作战平台。 记得去年参与某地洪水救援演练时,指挥中心还在使用对讲机和手写白板分配任务。信息延迟导致两支救援队被派往同一个淹没区域,而另一个急需帮助的村庄却被暂时忽略
    # 时间:2025-10-29# 阅读:36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

沪ICP备2023033053号 站长统计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E-mail:11911876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