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定义与核心概念 智能铲运机负载监测技术,简单来说就是让机器学会“感受”自己的负重。它通过一系列传感器和算法,实时掌握铲运机每次作业的装载量。这不仅仅是简单的称重,更像给设备装上了敏锐的神经系统。 核心在于三个关键要素:感知、分析和反馈。感知层负责采集数据,分析层理解这些数据的含义,反馈层则将理解转化为实际指导。记得有次在矿山现场,工程师指着驾驶室里的显示屏说:“现在机器能主动告诉我们装了多
+ 全文阅读 2025年11月03日
矿井深处的通信设备总在嗡嗡作响。它们像永不停歇的哨兵,在昏暗巷道里传递着关键信息。这些设备的能耗曲线很特别——高峰时段集中在交接班和应急调度期间,其余时间则维持基础运行。我曾在山西某煤矿的控制室里,看到过一整面墙的通信设备指示灯在黑暗中闪烁,那种持续不断的电能消耗确实令人印象深刻。 1.1 矿山通信设备能耗特点分析 矿山通信系统的能耗分布呈现明显的时空特征。地下巷道中的基站设备需要24小时不间断
+ 全文阅读 2025年11月01日
选煤厂的电费账单总是让人心头一紧。传送带昼夜不停地运转,破碎机发出沉闷的轰鸣,水泵将数百吨水流送入洗选设备——这些看似平常的生产环节,每天都在消耗着惊人的能源。晋矿智造研团队在实地考察时发现,许多选煤车间的电表读数与生产报表对不上号,管理人员只能对着月末的电费单摇头叹息。 1.1 系统开发背景与意义 记得去年参观山西某选煤厂时,厂长指着配电室密密麻麻的电表说:“这些表计每天都在转,但我们根本不知
+ 全文阅读 2025年11月05日
在地下几十米的黑暗中,掘进机像一头钢铁巨兽缓缓前行。它如何确保自己不会偏离预定轨道?这双指引方向的"眼睛",就是现代掘进机导向系统。 从人工测量到智能导航的技术演进 十年前我参观过一个隧道施工现场,测量员需要每隔几小时就冒着粉尘进入隧道,用全站仪手动测量掘进机的位置。那时偏差超过5厘米是家常便饭,工人们得频繁调整方向。现在完全不同了,导向系统让掘进机实现了"自动驾驶"。 早期的导向依赖简单的机
+ 全文阅读 2025年11月02日
当前位置:首页矸石山生态修复技术
  • 24阅读
    矿山知识库:矸石复垦协同 - 从污染巨兽到绿色希望的生态修复指南
    第一次面对矸石山的震撼 那是个灰蒙蒙的下午,我第一次站在矸石山脚下。眼前这座由煤矸石堆积而成的灰色巨兽,在夕阳余晖中散发着荒凉气息。山体表面寸草不生,只有零星的碎石在风中滚动。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硫磺味,那是矸石自然氧化产生的气味。 我记得当时下意识地屏住呼吸。这座人工堆积物高达数十米,占据了整片山谷。当地居民告诉我,每逢雨季,矸石山渗出的酸性废水会污染下游农田。夏季高温时,内部自燃产生的烟雾让
    # 时间:2025-10-25# 阅读:24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

沪ICP备2023033053号 站长统计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E-mail:119118760@qq.com